便宜一两百的五星酒店羊毛 在秋天薅不动了

Connor bitop交易所 2025-10-20 1 0

便宜一两百的五星酒店羊毛 在秋天薅不动了

资料图。源自东方IC

摘要:今年夏天,郑州一家曾接待外事官员的五星酒店停车场里,总经理李越鸣戴着防割手套,亲自砍烧鸭,盛小龙虾。餐饮总监脱下西装,在傍晚换上polo衫站到路边。卖黄瓜不可凉拌,要经杭帮菜技法腌制,让客人尝出“不是黄瓜,而是技术”。

十余个城市,多家五星级酒店争相效仿摆摊,期待用烟火气实现经营转型,再引流给客房等核心收入板块。自媒体博主冲着一次性热度赶来,薅羊毛的年轻人追风打卡后,发现这不过是昂贵的外卖,很快失去兴趣。小摊贩的生意被挤占,反手开始投诉。

两个月下来,酒店团队确实接住了这波流量,但菜单凉在了秋天的7.0版本。

文| 解亦鸿

编辑| 毛翊君

路边的“食神牛肋排”

民生路与祥胜街交汇的十字路口,一到傍晚六点就热闹起来。南边两个小区,北面三栋写字楼,三轮车在路口汇集,小贩支起摊子,迎着下班、放学的人流,卖鸡排、烤冷面、手抓饼。

隔着一条街区,北边平行着的就是郑州金水路。6月23号,路边突然出现78块钱一斤的“酱卤牛肋排”。摊位摆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金色大堂前,原先那里是一片停车场。

几道招牌菜装在玻璃罩子里:肉包子、脆皮五花肉、烧鸭、花卷,铺着白餐布的摊位上,Buffet炉和卡式炉排成两排。牛肋排盛在雪平锅里,热气腾腾,去了骨头,论斤称卖——这本是酒店餐厅里的压桌主菜,原先盛在白瓷平碟里,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食神牛肋排”,定价168元。

便宜一两百的五星酒店羊毛 在秋天薅不动了

餐厅里的“食神牛肋排”。讲述者供图

展开全文

便宜一两百的五星酒店羊毛 在秋天薅不动了

外摆摊上的酱卤牛肋排。讲述者供图

中餐厅里的“广式烧味拼盘”,在摊上拆成“烧肉”和“烧鹅”两样单卖。堂食经典的“河南大烩菜”,只取其中的主料,做成38元一份的“扣碗牛肉丸子”。豆腐、白菜、粉条这些辅料都省了,单留肉丸子——做法还是老样子,一百斤鲜肉馅,打成胶状,搓出上百个丸子,在摊上的保温锅里垒成两层,慢慢滚着。

六月以来,餐饮总监顾强一天要换三次衣服。酒店承接政务外事代表团时,他穿西装打领带,在宴会厅门口迎接来宾。等到傍晚,外摆摊的时间,他立即换上polo衫,或是总经理统一订购的厨师服,跟团队一起站到路边。

多年的政务接待经验,让顾强善于察言观色。某位客人是左撇子,餐具要摆在左侧;一位领导吃面讲究滚烫,出锅必须秒速上桌;另一位吃不了冰的,餐后水果要提前切好回温。外摆摊上大受欢迎的“获奖菜”麻辣鸭头和鸭翅,绝不会出现在宴请菜单上。

摆摊半个月后,人流不断增多,热门菜品都得抢。在高峰时段,来买烧鸭的男人和来买肉包子的女人吵了起来。两人身后,还有400多人等着打饭。有人急于推搡向前,冲散了百米长的S形队列,老人小孩挤在中间。

总经理李越鸣穿着白色厨师服,手持扩音喇叭,决心平息这场混乱,“如果队伍恢复不了,这摊不摆了,菜给我的员工吃,生意不做了!”

便宜一两百的五星酒店羊毛 在秋天薅不动了

38块的扣碗牛肉丸子。讲述者供图

酒店营收逐年下滑,他一直在想办法。自助餐团购价从458元降到358元,今年5月又降到258元。还不见效。每开一餐,只来十几人。“至少五六十人才能支撑起成本,十几个客人开一餐自助,无论如何都是赔钱。”

中餐包间全空着,没辙了,在餐厅里划出一块区域卖烧烤,抖音上推广团购价98元的套餐,也没多少客人到店来吃。团队养不住,员工在自然流失,一个月里有五人主动辞职,人事不补招,“招了就是劳动力的浪费。现在顾客数量是员工数量的一半。”

转机出现在夏天。在这个属于夜市和大排档的季节里,酒店楼下的街道逐渐热闹。专题会上,酒店领导都觉得可以试试,最后,李越鸣带头推进了外摆摊的项目,“员工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找点事情做。”

那个月,行政总厨朱晓夫负责给外摆菜品做市场调研,他“把郑州卖得好的都尝了一遍”。从西郊棉厂老城区,到酒店所在的新开发区,包子、卤猪蹄、拌黄瓜、小龙虾、羊排,大份小份,平铺在内部品鉴会的餐桌上。

一个董事提议,咱也模仿街边小店,卖8块钱一份的凉拌黄瓜,5块一份的下酒花生米,弄点郑州人最喜欢的卤味,再炒几个菜。朱晓夫第一个反对,“客人自己在家不会拌黄瓜吗?我们卖这个,和路边摊有什么区别?”

这位45岁的大厨做豫菜出身,后来改学粤菜,又在北京一家大酒店做了八年西餐行政总厨。2016年回到郑州,他入职这家五星级酒店,凭借自己的“武器”分子料理,把信阳毛尖做成无醇香槟,供给不喝酒的领导。还有由铁棍山药打成的气泡奶,用河南人常吃的荆芥做成的甜品,都是他的手艺。

第二次试吃会上,朱晓夫露了一手——用杭帮菜的腌制技法,端出一盘秘制酱黄瓜,又把花生跟糖一起下锅炸,等糖完全包裹花生后,再加入麻辣的料,炒一份怪味花生。他给这两道凉菜的外摆定价都是15元。外摆的牛肉花卷,他用麻辣牛肉馅做成网红款;德式脆皮咸猪手,是从北京凯宾斯基啤酒花园的配方改良而来。

路边摊也要玩价格战。酒店出品的卤猪蹄比小摊卖的还便宜10块,为了低价出摊,李越鸣在味型不变的情况下,降级食材——辣子鸡里用的三黄鸡,被普通的鸡腿肉取代了;烧鸭替代了烧鹅;避风塘炒虾里,基围虾换成海白虾。

朱晓夫跟餐饮总监一起调研过,酒店周边多是高档写字楼,充满中高层消费者,追求质价比,“就算是外摆路边摊,仍然是品质消费。”

便宜一两百的五星酒店羊毛 在秋天薅不动了

摊位原是酒店停车场。源自网络截图

“面子值多少钱”

流量突然来了。外摆第一天,总经理李越鸣算了下,收入仅3000多元,但三家本地媒体很快到现场全程直播,摄影无人机在停车场上绕着飞。

三天之内,收入流水破万。7月中旬,破了十万。热度最高的7月6号那天,“郑州五星级酒店停车场摆摊”的新闻挂上热搜,榜单后一名是关于马斯克的新闻。李越鸣开玩笑,“我们摆摊已经火到把马斯克都给挤下去了”。

随着媒体直播观看人数突破百万,线下的队伍排得越来越长,摊位不断后撤,为长队留出空间。40多度的桑拿天,下午5点开卖,3点半就有客人来蹲守。带孩子一起来打饭的妈妈来晚了,两人排了一小时,等走到档口跟前,菜品全部售空,最后只买到两盒辣椒酱。

李越鸣的长期目标,是通过摆摊实现酒店转型,把线上的流量引到线下。他记得最初的“正反馈”来自网友留言,“他们在网上刷到我们摆摊,都说以后来郑州玩,一定要住一次我们酒店。”

可两个月下来,转型并没有看到什么量化成果。李越鸣相信它是长期的,摆摊解决的是概率问题。“我们酒店一共358间房,按80%的入住率预估,一年也就卖出10万间房,这类网友如果代表千分之一的概率,只要基数积累足够大,未来就不用头疼了。”

“面子值多少钱?”为了接住流量,他开始拍抖音,跑到客人的打卡视频下留言,告诉人们自己在哪个档口,欢迎来偶遇。他先是在小龙虾档口,给客人装虾,这样盛了几天,感觉没什么意思,又跟厨师现学怎么分切,跑去烧腊档口砍鸭子。同事怕总经理伤到手,专门在厨房里给李越鸣找来一副铁丝网手套戴上。

刷到李越鸣的直播,菏泽男孩张缆一直想去现场看看。直到七月中旬,他所在的城市也有星级酒店开始摆摊,这个25岁的建筑工程师才凑上这波热闹。

“出于从众心理”,他一个下午打卡了当地三家五星级酒店。菏泽的摆摊现场跟他在郑州直播里看过的场景高度相似——工作人员统一穿白色厨师服,摊位有定制的长方形遮阳篷,甚至连最畅销的产品,卖得也同样是包子和卤味。

张缆感慨,“这些五星级酒店也在脱孔乙己的长衫,说明这个时代,钱比档次更重要。”在他的消费观里,“性价比”是核心。他对价格敏感,在大众点评上累计买过5000多元的优惠券,喜欢追着热点薅羊毛,并养成了关注新店开业活动的习惯,因为“新店折扣最多”。在郑州出差时,他曾为了薅新店羊毛,一次打包三个披萨,再坐一小时高铁带回菏泽跟家人一起吃。

打卡第一家酒店,他买了三道荤菜:小酥肉、黑椒猪肉和锅包肉。印象最深的也是价格,“小酥肉10块钱,加起来,相当于几十块钱就吃了一次平时人均两三百的酒店饭。”

便宜一两百的五星酒店羊毛 在秋天薅不动了

张缆发在社交平台的测评。源自网络截图

摆摊引流成为各地多家酒店争相效仿的选择。北京酒仙桥,一家五星级酒店在摆摊第一天就造成了马路拥堵,客人在人行道上排起长队,电动车停在路边堵塞了交通。长沙一家五星级酒店也选择出摊卖卤味和炒菜,附近居民提前半个小时就来排队。

菜的花样必须不断翻新,客人吃不腻,才有可能变成回头客。到了七月,甜品冷柜也从后厨挪到停车场,为的是2.0版本菜单上,可以加卖酒店的招牌甜品“拿破仑酥”。两个月下来,郑州五星级酒店行政总厨朱晓夫将菜单升级到“7.0版本”。

但每个客人都在排队时问,“为什么不卖小龙虾?”领导商议下,朱晓夫硬着头皮,用蒜蓉调味,拿菜籽油、盐、味精,拼凑出地摊小龙虾的味道。

总经理李越鸣还是要求团队,“在调性上要跟路边摊拉开逼格。”路边那种红色遮阳伞,“形象不中”——定制两顶4米乘7米的,尺寸也要走标准化。客人不想打包带走,想坐下来吃,需求要满足——停车场西侧,再找一片地,让出300平方的车位来,增加七点开餐的大排档时段,布上16米乘19米的定制大棚,摆30张桌子,满座时接待上百人,客人点菜,后厨现炒。

摆摊不断升级,直到产能跟不上了。总经理搬出策略,菜品限量,“烧鸭一人限购半只,肉包子一人最多只能买5个。”限量之后,仍然有空手而归的客人。不能让客人骂骂咧咧地回去,后厨又为摆摊专门加购了一台烧鸭的炉子,一架小龙虾清洗机。手工做的酱肉大包子,包不赢了,服务员大姐、市场总监,都顶上来一起包。

定制遮阳棚、为提升产能加购设备,这些用于拉开逼格、提升服务品质的行为,大约增加了20万以上的成本。

便宜一两百的五星酒店羊毛 在秋天薅不动了

张缆发在社交平台的测评。源自网络截图

更到“秋季菜单”

打卡到第二家、第三家,菏泽男孩张缆发现菜品有些雷同,而且荤菜均价在30元左右,一些特色菜甚至要五六十。“这么贵吃打包的菜,我为什么不去真正下个馆子呢?”

在酒店摆摊最火爆的郑州,一个37岁的自媒体博主也“追热点”来了。拍完素材,他买了梅菜扣肉和黄河大鲤鱼,路过家门口的黄河饭店,看见门口摊位上的长队,又顺手拍了几张,买一份小龙虾。他发现对于酒店摆摊的菜品,身边很少有朋友复购,“都是为了拍视频,或者只尝个新鲜。”

黄河饭店的视频,他发完就“爆了”。几十人私信问地址、价格,几点开始和结束,还有人在视频下面邀请朋友,“这是小时候吃席的地方,一定去尝尝。”他以为找对了流量密码,又去奥体中心的外摆拍素材。后两条视频的数据只有个位数,热度很快过去。

酒店菜不属于他的饮食偏好,比起大餐,他更喜欢西郊老城区那些“开了几十年的小店”,吃碗烩面、喝口胡辣汤,或者来份凉皮、担担面。跟朋友聚餐下馆子,他会去一家老机务段改造的火锅店,那里可以自带食材,听着铁轨上的车声涮火锅。

当家附近的“小南国”酒楼开始外摆后,这个博主发现,酒楼对面自己常光顾的熟食店,“可能是感受到威胁,举办了一个月的美食节,还带抽奖送电器。”

“酒店摆摊风”在威海刮起来时,一个40多岁的南方人一度成为家门口蓝海御华酒店摊位上的常客。他也发现,酒店“下沉”对社区原有的市集生态造成了冲击。威海这家酒店坐落于城市主干道青岛路旁,与这条路交汇的胶州路,在傍晚时会自发形成一个露天大集,小摊贩来这里售卖蔬菜、生鲜和熟食。酒店的外摆,直接成为这些摊贩的竞争对手。

酒店刚开始做外摆的那一个月,“胶州路那些卖熟食的都没生意了。”他主动关心过一位卖猪头肉、蹄膀的老乡,对方向他倾诉过生意的波动。竞争引发了地理位置的博弈。这家酒店在最初三天还曾将摊位摆到马路对面,更靠近那个原生的露天大集,“后来被小摊贩们投诉,就移回酒店门口了。”

到了秋天,外摆摊的客流量普遍开始走下坡路。长沙潇湘华天大酒店餐饮总监卓丽发现,营业额从巅峰时期的日均9万,逐渐回落到三分之一。

卓丽看来,天气转凉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市场陷入了新一轮的竞争。“现在,大部分长沙人都能在家附近5公里以内,碰见摆摊的五星级酒店。”她所在的酒店曾在夏天以摆摊卖卤味出名,半个月之内,“周边所有酒店都开始效仿,菜单也大同小异,卤味和热菜。”

北京酒店从业者Tyler记得,“同行间讨论过,一些南方城市是最早开始做外摆的。”据中国山东网报道,今年年初,浙江萧山宝盛宾馆遭遇业务下滑,去江苏学习摆摊模式后,在4月首次出摊,是国内最早系统性开展外摆业务的酒店之一。

作为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餐饮总监,Tyler也从6月开始,带着团队一起尝试摆摊。设计菜单时,他发现并非所有菜品都适合装进Buffet炉里,改造成路边打饭的销售模式。“素菜放半小时左右就会逐渐变色,达不到五星级酒店的出品要求。”最后,他们只好在摊位上全部供应荤菜。

想在成本率不亏损的前提下调低定价,厨师长在内部试吃会上尝试过把鲜肉换成冻肉,效果让人难以接受,荤菜的价格只好维持在一份40-50元,砍不下来。

酒店本身的地理位置也在摆摊时从优势变为劣势。楼下是小花园,正门与行车道、人行道隔开100米的距离。摆摊第一天,由于排队过长造成交通堵塞,前来维持秩序的城管提出要求,让Tyler等人退回酒店正门,或是退至距离路边50米的旗杆旁。后撤之后,再也没出现过第一天那样的盛况,日均消费者人数维持在几十到一百,整个夏天都不温不火。

便宜一两百的五星酒店羊毛 在秋天薅不动了

郑州酒店的外摆摊。讲述者供图

入秋后,郑州那家五星级酒店为外摆摊购置的设备,大多闲置下来。那台为了应对每天七八百斤需求量而紧急采购的小龙虾清洗机,已经彻底停工了。高峰时不得不限量销售的烧鸭,现在不再需要两台炉子连轴烤了。

菜单的更新停滞在7.0版本,餐饮总监顾强把最新的一版改名叫“秋季菜单”。总经理李越鸣算了一笔账——从第一天3000多元,到最高峰一天11万,整个七月份的外摆摊做了将近200万流水,背后食材成本率占大头,再将人工、水电、能耗计算进去,“始终不赚钱。”

李越鸣继续说,八月份加上早餐和大排档,三个时段的外摆总收入跌至不到100万;进入九月,流水不足八月份的一半。停车场也安静下来,不需要动用警戒带维持秩序了。

(文中李越鸣、顾强、朱晓夫、张缆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