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起步的“网约摩的”上线,平台不担责,网友炸开锅...
近日,“网约摩的”小程序在多地悄然上线,它们和网约打车操作一样 ,只需要打开小程序,输入起始地和目的地,等待司机接单即可。
其中,“摩的一下”的计价规则是2公里以内6元,之后每增加500米按0.8元加价。“搭摩行”的起步价分时段定价,常规时段下2公里以内5元,超出部分按照短途、长途和时长计费,同时,早、晚、夜间时段的起步价在4.6元—7.5元间不等。
展开全文
这种“亲民”的定价标准,引发众多网友热议,有的认为这是好事,又便宜又方便,对于早高峰的打工人,简直是福音,应迅速普及;
有的则十分抵触,认为这会引起较大的安全隐患,看似价格“亲民”,实则是个陷阱,且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理赔责任未有明确的规章。
网友的质疑主要是针对安全问题的担忧,“摩的一下”的负责人对此的回应是“平台设置了路线偏离提醒等,也要求了司机和乘客要购买保险,各地加盟商会对平台司机进行几个月的安全培训,在近几个月,平台也会限制接单量,先将安全措施做到位。”
但这也并未完全打消网友的疑虑。一方面,多地都曾开展过“黑摩的”整治行动,因为摩托车可以停放、收藏,存在大量违章不处理、违法、水车、黑车等问题,同时,摩托车引起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各地对于摩托车的使用要求不一,像长沙、深圳、郑州等地,都曾明确提出过禁摩令。
交警部门也表示,若不遵守规则超载、不戴头盔等会进行查处,但运营问题是由交通运输局负责,而当地的交通运输局却表示,目前没有相关的管理规定。甚至一名桂阳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县城摩的问题一直是个难题,涉及很多人的出行和工作问题,交警也十分为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障摩的出行资质够格。
另一方面,在“网约摩的”平台与司机和乘客的打车协议中,虽明确了多项关于安全出行的规则,但也将事故发生后的担责进行“界限划清”。“摩的一下”的打车协议里提到“‘打车’仅作为双方达成交易对象、就乘坐交易进行协商及订立交易的平台,不对双方交易资格、乘坐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且不对乘坐交易实际履行中的任何问题承担义务和责任”。
其中具体包括:“没按平台要求佩戴头盔的司机,导致出现事故,平台一概不负责”;“一摩的车限载一人,超过人数出现事故,都由司机本人承担,与平台无关”;“切勿超速,逆行,闯红灯,私自改装车辆,无牌照,无证件上路,出现问题被查后,平台一概不负责”等。
“搭摩行”平台的用户协议中,也明确表示“平台仅作为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平台,您与司机之间的运输服务交易由您与司机自行完成,平台不对司机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承担任何责任。”
对于这种新兴的出行方式,专家指出,摩的在三四线城市、县城等已普遍存在多年,它的价格低于出租车,对于当地的低收入人群有着相应的需求,并且若能将行业规范化,管理好车辆年检、驾驶员、运营平台合规等方面,可以给百姓一个经济、安全的出行方式,大城市或许不太适合,但可以在三四线城市做规范化管理。
也有专家认为,虽然“摩的出行”合规性有一定挑战性,但不建议简单归之于非法运营处理。可以先发展后规范,做好及时的监测调研,包括流量监测、算法备案等,再在合适时机制定相应规则,保障数据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等。
律师人士则表示,当前虽没有针对网约摩的行业的具体规范,但它与出租车同属于机动车范围,可以参照《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经营网约摩的的平台需要取得经营许可证,运营车辆需获得运输许可证,驾驶员要有驾驶证。
你所在的地方出现了网约摩托车吗?你会尝试吗?